jbo竞博这位走过50多个国家的崇明籍画家最终回到了家乡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04-25 14:51:09

  jbo竞博陆志德,崇明籍现代画家,1987年东渡日本,后移居奥地利维也纳,一路画一路展,作品获国内外好评。如今,他回到上海,重新出发,将热爱与激情挥洒在故乡。

  陆志德的工作室,位于市区某个老厂房,被一片树林包围。拾级而上,走进空旷的画室,似不闻窗外车马喧嚣,只有林间鸟语相伴。坐定之后,沏上一壶茶,这位曾走过50多个国家的华侨画家,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——这个故事关于崇明乡土、关于上海历史、关于世界、关于艺术。 ‍

  陆志德的父亲是崇明新河人,母亲是宁波人。他出生于1955年,3岁时随母亲来到崇明,由奶奶带大至8岁。“落叶当空飘舞,秋风将妈妈的旗袍吹得沙沙直响。”儿时的回忆中,陆志德始终记得这一幕。

  陆志德的母亲是一位老师,颇有文化,从小就对他进行艺术启蒙。“看到啥就画啥。”拿上一张草纸、一支圆珠笔,陆志德便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。陆志德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,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,在兰州工作,母亲后来也随夫一起去了西北。每逢春节,父亲从兰州回来,常带陆志德逛南京路,游大世界。橱窗里的时装,最夺目的是旗袍。在先施公司舞厅、游乐场内,身着各色旗袍的女士们翩翩起舞。

  与父母聚少离多,让陆志德有更多时间与大自然为伍,农村的花鸟鱼虫,都成为他描摹的对象。村里有个老中医,是陆志德的远房亲戚,他见识广能说会道,陆志德常常听他讲崇明的民间故事,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见闻。

  长大后,陆志德回到市区生活,绘画一路相随成了他的爱好与特长。学校教室里的黑板报是他精进绘画本领的一种方式。中学毕业后,陆志德进入上海市第一纺织机械厂担任司炉工,后因绘画特长被工会发现,调入长宁区工人文化宫,担任宣传干事。

  那时候,陆志德的画作,以写实为主,记录工人劳动,反映时代脉搏。经推荐,陆志德借调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,接连参与创作了《女书记》《开河之前》等反映时代的连环画。

  《开河之前》描述了崇明新河镇解放之前,劳动人民反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故事。“当时,创作之前,要去崇明实地采风,体验农村生活。我从小在崇明长大,自然比较熟悉。”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干,陆志德的画有“人味”、有烟火气,他称自己是“工人阶级画家”jbo竞博。

  东方风来满眼春,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,上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与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。1987年,过了而立之年的陆志德决定东渡日本,继续学习深造。

  彼时,陆志德在银行兼职,勤工俭学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日本上司得知陆志德是一位画家,便让他在银行大厅办展览。“这是我第一次个展,名为《陆志德水墨画展》,以中国画为主题。”陆志德清楚记得,现场成交三幅画,最贵一幅卖出60万日元。“把艺术当饭吃,或许真的不是梦想。”首次画展取得成功,更坚定了这位中国画家的追梦之旅。

  1989年,陆志德又来到欧洲的文化中心维也纳,继续求学之旅。在这里,陆志德接触了西方的绘画流派。“当时自己30多岁,正年富力强,干劲非常足。”与绘画相伴,陆志德又接连举行了几次画展,反响都不错。“通过这些机会,向世界展示、交流,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规划。”陆志德说,“人要有梦想,然后不断坚持,努力做到极致,这是我个人的经验。”

  在维也纳求学时,陆志德结识了当地的艺术大师福古斯。因其父亲是一位犹太人,曾流亡上海获得过帮助,所以福古斯对中国弟子照顾有加。这段特别的缘分延续至今,陆志德之后陆续创作了《犹太人在中国》《犹太难民与上海》等作品,在世界各地展览,传为一段佳话。

  学有所得、师生缘分……回忆起游学往事,陆志德不言挫败,只道精彩。想来确是如此:游子留学海外,虽是羁旅之身,但若心中有梦,又何惧孤苦。

  一路画一路展,陆志德声名鹊起。成名之后,他仍心系祖国,不断奔走,为中国、奥地利两地牵线搭桥,促进文化交流。在此过程中,陆志德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“离家乡愈远,对她的印象愈清晰。儿时的故乡,不时浮现在眼前。”回国的想法就此萌生。

  上海,这个港口城市,为起锚远航的探险者提供平台,也为四海归来的游子提供港湾。2006年,陆志德回到阔别近20年的故乡,开启艺术人生的新篇章。

  回到上海,陆志德感到既熟悉又陌生。他迅速进行观察、思考,以手中的画笔,反映沧桑巨变。如一幅《上海世博图》描绘了浦江两岸的壮阔美景,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。融合中西技法,用绘画记录时代。海外游历归来,陆志德对故乡有了更深的认识,作品自然也有新气象。

  日前,上海文史研究馆迎来22位新聘馆员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龚正颁发聘书,陆志德就是其中一员。此次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,陆志德深感荣幸。在他看来,记录时代的方式不止一种,文字、绘画、音乐等都是记录。“画家画历史,历史会记住你。”老师福古斯的箴言,陆志德如今更有体悟。

  历史可能在一件衣服上。旗袍,极具海派文化特色,是陆志德的创作“缪斯”之一,他为此创作过系列作品。2004年起,陆志德在全球举办巡回画展,让世界认识海派旗袍之美。“前段时间,电视剧《繁花》很火,里面的老上海很动人。最近,我发现穿旗袍的女孩子又多了起来,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复兴。”陆志德表示,上海有画不完的题材,他还要继续画下去。

  儿时的故乡崇明,也成为创作对象。2021年,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在崇明举办,陆志德前后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,在崇明写生考察基础上,创作百幅各类花卉作品,并由名家配以诗句和花名纂刻。他笔下的百花,形态各异别具一格。“崇明有太多好风景值得描绘,东滩的候鸟我很感兴趣,之后也会尝试画一画。”陆志德说。

  “我骨子里是东方人,现在是崇明籍归国华侨画家。父母的坟在崇明,清明总要回来看看。”落叶归根,慎终追远。近年来,陆志德以个人名义向崇明区竞存小学捐助图书和学习用品,并向崇明区大新中学捐赠了“爱与希望”图书馆,希望为故乡传递文化薪火。

  “农村人都是‘自食其果’。”谈话中,陆志德和记者回忆起崇明的年夜饭,是那样丰盛、那样热闹。一家人团聚一堂,吃着自家养的土鸡、白山羊,喝着自酿的老白酒。“记得那时候,芦穄是夏天埋在地里,等到冬天过年再挖出来吃,可甜了。” 陆志德笑着说。

  经时间催化,风味更胜昨日。如今,这位画家也想邀世人,在几尺画布上,一同品味他的“陈年珍藏”。这些“珍宝”历久弥新,载有历史,凝结情感,包含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